分类目录归档:琐忆

朝花夕拾岁月琐忆

江南水乡

那年江南烟雨

金华街景
2016年五月六号下午,烟雨蒙蒙的金华街景。早就听闻江南雨多情多,而我又素来喜欢雨天,这场落在心头的蒙蒙细雨,我是不是该有一次浪漫的邂逅?
餐厅
用餐
江南的菜还不错,吃的一片狼藉。只记得有脆皮鸭,小笼包,,,

下伊村
那年江南烟雨之金华下伊村。
蒋堂市场
在去往下伊村的路口的地方叫蒋堂镇,这是蒋堂市场。小摊上的青菜,大多都是附近小园子自家种的青菜,也有山上的竹笋,河里的鳝鱼等等。
下伊村阿婆
路边遇到的阿婆
下伊村路口
通往下伊村的水泥小路。
下伊村凉亭
婺城区蒋堂镇的下伊村,据记载元末明初,由始祖洪智七四公自莲塘村迁此发族而成,全村大部分都为洪姓,已传十九世,
距今有七百多年历史,算是名副其实的古镇。
村里的湖
不亏江南水乡到处都有河洼池塘,下伊村的池塘。
下伊村古树
上百年的古树,什么树忘记了呢。
民宅
民宅,现在村里盖了很多楼房,偶尔会看到一些老房子,有的老宅已经不住人了。
老宅
下伊村老宅
泥土老宅
江南老宅
头一次见到用泥土砌成的房子,黄色泥土和绿幽幽的竹子,两种色彩搭在一起自然古朴,我很喜欢这黄黄绿绿的色彩,随拍了多张。
村里祠堂
村里的祠堂,这个村落绝大部分都洪姓,这应该是族里的家祠。
祠堂
百世其昌
祠堂上的匾额,上面木刻着“百世其昌”,期望氏族世世代代昌盛的美好愿望!
砖雕
门楣上的木雕和砖雕,不知道什么年代的,雕刻看着很精细。
祠堂侧门
猫
祠堂的侧门偶遇猫星人
祠堂内
祠堂室内
祠堂里面大厅,中间的是不是叫“天井”?下面一般有储水的水池和水缸,下雨时接雨水储存,用作日常生活用水,天井顾名思义,从天而降的井水!
雕刻的木柱
雕刻的木柱,有的不知道是不是后来翻建的,直观看上去还是很古朴。
2016年春晚
祠堂内一偶
祠堂内一偶,堂中悬挂着2016年春晚,村里组织的娱乐生活还蛮丰富,这座族祠该是平时村民议事聚集场所。

四合院

家乡琐忆

出盛京西行,越锦州府,有城郭,曰宁远。在明为卫,在清为州,战国辽西郡,即隋唐之柳城、瑞州,金之兴城也。民国乃复旧名,为兴城。
兴城地处辽西,东邻渤海,西连山海关,依山面海,地势险要。明代边防重镇,山海关之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人文遗址颇多。
地方英杰辈出,唐有李光弼,明清之际则有吴三桂,祖大寿。人杰地灵,民风淳厚,邻里相处融洽,恭而有礼。

兴城文庙棂星门(棂星为天上的文曲星,意为孔子应上天星宿而生,又译为文人学士汇聚于此)。只有地方上出了状元此门才可以打开,平时走两侧的月亮门。月亮门上方砖雕一面双龙戏珠背面是丹凤朝阳,砖雕精细距今有500多年真迹。
寻常巷陌青砖灰瓦,花树人家布满全城!
民俗信仰质朴,佛教文化渊源悠久,旧时小城方圆,庙宇繁多, 古树遮荫蔽日,祭祖怀德,香火不断,祥和气息浓厚,百姓安居乐业。
满清最为兴旺,边关内外商贾,络绎不绝,小城民众积财修业,则筑宅舍,缮治家寺,民宅多以民国四合院式建筑。(文革时期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惨遭破坏,民族传承文明断裂,厚德民风毁之一旦!实为痛心!呜呼!)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古宅、古树、庙宇、文物古迹遭受拆毁,砍伐,被毁遗址多次修建,怎奈树矮墙新景非昔同,城垣悠悠,曾阅历旧景的繁华。

将军府,张学良参谋郜汝廉将军,1928年解甲回乡后在此宅居住,将军府与文庙一街之隔,将军府大门外广场与文庙相连。

府内院景一角,角门内上书“幺园”将军府私家花园,将军府70年代曾改建为县幼儿园。

兴城古城南街延辉街城墙城楼,图为延辉城门楼城墙马道。一座宁远城半部明清史,明清演义的序幕就是在这座小城吹响了战争号角,古城边关小镇曾遍地烽烟成了金戈铁马的战场。

三亚烧烤

三亚饮食

三亚人比较注重饮食,通俗讲“爱吃”。

三亚海鲜

在海南人观念里,勤俭持家等中国传统观念淡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对地域没有偏见,能融合很多外来人,这是我对三亚人的粗浅认知。

三亚很多饮食习惯和广东,南方等地区相似,喜欢吃鸭子,就如同北方吃鸡肉还要习以为常。海南的鸭子肥大油腻,要比北方的鸭肉好吃得多,威海这里都是速冻成箱来的鸭子,吃起来鸭肉有种陈陈怪味,吃一次也就不想吃第二次了。

三亚鸭子吃法很多,可以烤着吃,烤鸭。也可以把烤鸭切块,放些芹菜,红尖椒,炒着吃。还可以炖鸭子,老鸭汤是传统地方菜。白斩鸭,就是用白水煮熟的鸭子,蘸着勾兑的佐料吃,一般餐桌会同时上来几个新鲜的小柠檬,然后在把柠檬汁挤到佐料里,这样蘸着吃味道更为鲜美。

街头波罗蜜

白斩鸡也称文昌鸡,以海南文昌白斩鸡最为有名,是也海南最最特色美食之一,海南文昌全国著名侨乡,每年春季回国的华侨,餐桌上都会有一道文昌白斩鸡,来追忆家乡的美味,现在买到一只正宗文昌鸡也要几百元不等。据当地人讲,正宗白斩鸡,是文昌当地散养的土鸡,个头小,常年散养食杂,以昆虫和榕树籽为主食,毛色油亮,鸡肥肉健,配当地特色加工的白斩鸡,肉嫩而香纯宜口。

大东海浴场

猪蹄,三亚多称猪脚,也是三亚日常餐桌上的美食之一,一般以酱猪脚做法居多,猪脚剁成小块,放少许花生仁、佐料一起酱,味道鲜美。

三亚猪肉分黑猪和白猪肉,黑猪肉是当地饲养土猪,价格稍贵几元。

牛、羊肉要属羊栏镇哪里伊斯兰饭店做的地道,主要是肉质好,不会买到掺假注水肉。万宁的东山羊、文昌鸡、嘉积鸭和乐蟹被誉为海南四大名菜,野生和乐蟹,色青,膏满肉肥,蟹黄犹如腌熟咸鸭蛋黄,正宗几乎是吃不到了,不是日常食谱就不一一阐述。

1904年日俄战争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在朝鲜仁川和辽东旅顺海域突袭俄国舰队,日本陆军紧接着占领了朝鲜.4月28日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时刻开始了,日军渡过鸭绿江,5月5日日军第二军开始进攻金州,俄军坚守阵地给日军以重创.转眼到了5月26日,日军还没拿下金州,5月26日夜天空中打雷闪电,大地上狂风暴雨.日军发起了总攻,十四小时的浴血奋战4000多人的惨重伤亡.攻克了金州及南山地区.5月底,日军占领大连湾。

插图

8月中旬,日军在经过极为艰苦的战斗,日军付出近二万四千人的巨大伤亡之后,于9月4日占领辽阳。至此,日俄战争转入最为艰苦的第二战略阶段:旅顺会战。

日军为了封锁旅顺港,实施了大规模的水雷闭塞战,使得攻防双方损失惨重。其中日本联合舰队先后三次对旅顺港进行闭塞封锁,共沉船十七艘。沙俄太平洋舰队司令亲率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出海增援,触雷沉没,八百多名官兵无人生还;日舰“春日”号返航时遇到浓雾,撞沉“吉野”号(此舰为甲午战争主力舰),三百多名官兵丧生;日舰“初濑”和“八岛”两舰触水雷沉没;在甲午战争中被俘获的大清国“平远”、“济远”二舰,在日俄战争中被编入日军第三舰队第七战队,也先后在旅顺港外羊头洼海域和金州湾的鸠湾海域触雷沉没。日本舰队对旅顺港实施闭塞和严密封锁,对港内的俄太平洋舰队造成极大威胁,沙皇担心舰队被消灭在旅顺港内,命令其向海参崴突围。

6月13日,海参崴海军特混舰队奉命南下支援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在旅顺口外遭遇日舰阻击。俄舰“乌里克立”号被击沉,“俄罗斯”号和“格罗莫鲍依”号负伤,“诺维克”号在萨哈林岛附近搁浅,其余舰船被赶回了海参崴。休整数日之后,太平洋舰队司令维特格夫特少将率领“皇太子”号等五艘俄国战列舰试图再次冲出旅顺口,但刚一出港即遭到东乡平八郎指挥的“三笠”等四艘日本战列舰的截击。经过激烈的海战,维特格夫特战死,舰队被再次逐回旅顺口。至此,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被封堵在旅顺口的俄国舰队不再对突破重围抱以奢望,甚至于不得已把舰炮拆下来充当要塞炮,技术熟练的水兵权充普通步兵。

插图2

旅顺会战持续了五个月之久,从盛夏打到隆冬,惨烈空前。从军事上说,只要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仍存在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就将会被完全吸附在旅顺,日军第三军团就会被牵制于旅顺,俄军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如果说旅顺会战是整个日俄战争的关键,那么二○三高地的存亡则是旅顺会战的关键。二○三高地争夺战持续了近三个月,每一寸阵地都反复易手。当事者如是说:“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的石油、炸药与尸臭之间的战斗。”

11月26日开始,日军三攻旅顺,战斗激烈异常。日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倾全军之力鏖战七昼夜,以野蛮残酷的“肉弹”战术,并辅以坑道爆破,以数万人伤亡为代价于12月5日最终攻占二○三高地。是役,二○三高地的山顶被炮火削去整整一米,日军尸横遍野,其中也包括乃木希典的儿子。当日军攻占血染的二○三高地时,阵地上仅存一名活着的俄国士兵。这样,二○三高地的失守,使困守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仅存一条死路.日军不断从高地用榴炮俯击俄军阵地和港内俄舰,使得俄军主力战舰尽悉损毁。1904年的最后两天,日军先后攻占了二龙山和松树林等炮台。陷入绝境中的俄军司令施特塞尔将军,不顾其他将领的反对,于1905年元月1日遣使请降。1月2日,俄军与日方正式签订了投降书,日军占领旅顺。

旅顺会战历时二百二十二天,日军参战兵力累计十三万余人,亡一万五千四百人,伤四万四千人;俄军参战兵力累计四万四千人,亡一万零八百人,伤一万九千六百人,余者俱为阶下之囚。 旅顺会战甫结束,日军即竭尽全力围歼沈阳俄军,以求尽快结束战争。日军投入兵力五个军约二十七万人,俄军则集中了约三十万人。奉天战役是日俄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日俄战争在辽东大地上的最后一战。3月9日俄军弃城败北。是役,俄军损失近十二万人,日军伤亡约七万人。 至此日俄战争陆战正式结束,而海战并未结束.5月27日黎明,三笠”号战列舰升起了意为“国家命运在此一战,全体官兵奋勇杀敌”的“Z”字旗.中午日俄舰队在对马海峡的冲岛附近开战,俄旗舰“苏沃洛夫”号即遭重创,司令官罗日斯特文斯基负伤。接着,“乌沙科夫”号、“奥勒尔”号、“波罗丁诺”号、“亚历山大三世”号等俄舰被相继击毁,“奥斯里亚比亚”号中弹沉没。日落时分,“波罗丁诺”号再次被击中,旋即沉没。5月28日,败往海参崴的残余俄舰,再被日舰队包围。俄舰奋力还击。无望。代理舰队司令涅波加多夫遂向日本舰队投降。对马海战,俄军死伤约五千人,近六千人被俘,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日军仅损失了三艘舰艇,伤亡七百人左右。

1905年初夏的对马海峡,残阳如血,沙俄帝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舰旗,随落日缓缓沉入日本海的海平线。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日俄战争,终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本海军从此称霸亚洲海面.

东炮台

烟台蓬莱见闻

蓬莱距离威海很近,大约2个多小时左右的车程,第一次来蓬莱是在四年前,实在难熬三亚六月的酷暑,就计划去山东的胶东半岛看看。

后半夜的航班,从三亚凤凰机场直飞济南,大约3个多小时到达济南遥墙机场,出机场再乘大巴到达市里,天刚蒙蒙亮,在街边随便找了家餐厅小息就餐。在三亚呆的久,济南的环境、空气和三亚对比落差明显,出租车司机师傅说:济南是夜晚看都不天空星星的城市,工业污染过于严重。

振扬门

用过早餐,背上行囊继续上路,从永和豆浆快餐出来,街面上还见不到几个行人,门口遇到一个中年装疯卖傻的男人,对着我嗷嗷直叫,不知是有病?还是在恐吓?看有要拉扯的意思,老子一瞪眼,拿矿泉水就砸,他顺势也就跑了,社会就是社会,出门在外时刻都要谨慎!!济南运输枢纽,流动人口密度大,社会还是很复杂。其实,胶东半岛相对三亚治安算是非常好了。

在济南市没有逗留,中午直接从济南站坐的火车到的烟台,一路绿郁匆匆的山山水水,空气是内陆城市无法比拟的,烟台老地级市,历史悠久,有很多清朝时期遗留下的外国领事馆,依山伴海天然地理优势,冬暖夏凉的气候很合适居住。

烟台印象是很朴实的城市,走在烟台街头巷尾,和商贩讨价问路没有语言上障碍,这比在海南方便多,听到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心里有回到家乡的兴奋!烟台的海产品和农副产品丰富,正赶上大樱桃采摘时节、5元一斤啊,价钱便宜!不亏有水果之乡美誉!在烟台小住2天后,再坐大巴去的蓬莱,烟台到蓬莱用了不到一小时,而却路况非常好,初夏的气候,沿海的公路两侧风景宜人,在欣赏车窗外风景中不知不觉就到了蓬莱。

蓬莱位于胶东半岛北部,隶属烟台代管,北临渤海、黄海,与大连隔海最近的地方,如果要建山东到大连跨海大桥,该选蓬莱,也是历史古城,最为著名景点蓬莱阁、蓬莱水城、戚继光故里等闻名遐迩人文景观,据传景观多达100多个,当然没有时间能全部观赏,只选了几个最为著名景点为本次目的地。

烟台老街

蓬莱旅游攻略,风俗见闻

蓬莱留下最深印象是,蓬莱的海鲜市场特别的大,有几个篮球场大小,烟台海鲜市场不知道,但威海这里是没有这么集中,规模这么大专营海鲜的市场。所以,吃海鲜建议去蓬莱,价格相对也便宜。有这么大的海鲜市场,在蓬莱住宿,你要找一家带厨房能做饭的家庭旅馆,自己去市场挑选想要吃的海鲜,然后买回来自己做着吃,你要不会做海鲜,也可以给家庭旅馆一点加工费,她就会帮你做好,这样你就可以吃到又便宜又新鲜的海鲜了。

 

接下来计划目的地龙口,然后在从黄县去威海、荣成西霞口、成山头、石岛

 

烟台依山伴海的外国领事馆旧址

 

蓬莱水城,好像只有这一个城门,小城里面有水师府,城外护城河依然完好。

 

 

振扬门,应该是明代古城,和家乡宁远古城比较,规模要小的多,振扬门城楼共分三层,看建筑质量应该是重建的。

 

 

 

 

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第二段开头的字句: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Men,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s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译文: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被称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五十五个字”而广为人知。

大东海国际浴场

三亚习俗

一晃离开三亚有五年了,总想写点在三亚生活时记忆中留下特别深的人或事,叙述自己所见所闻,全当自己对那个时期的怀念。有些故事暂且不说,在记忆里留下烙印最深,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习惯和地方风俗。
三亚地名出自三亚河,由来很有人文色彩,三亚河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在三亚市区又分流为东河、西河流入大海,形状呈“丫”字形,当地渔民称谓“三丫河”,地方口音丫,亚同音,故而得名三亚。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风情,不管是饮食、民宅、服饰、语言和体质,都于当地的气候密不可分。古人依靠大自然条件赖以生息、繁衍,长年累月沉淀了一个地域的风俗和文化。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三亚人,常年在高温日晒下生活工作,相对海南岛其它地区,人的肤色略黑,体毛浓,身材偏瘦,这样体质特征大概更适应热带气候。走在街上,你会见到很多女人阿娜多姿的身影,这让立志减肥又不喜节食的女性嫉妒。
三亚是我去过最慵懒的城市,炎热气候有她自己的生活节凑,和很多南方城市一样,避开白天闷热的天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三亚一天的夜生活要从喝老爸茶开始,老爸茶,是三亚街头一道风景,每天下午开始营业,街头树荫下一排排茶座,一家挨着一家,三三两两喝茶的人们围坐一桌,打牌、品茶、小吃热闹喧嚣声延伸了整条街面,直到灯火阑珊才意尽人散。

学校作息时间,午休三个小时,下午三点开始上课,六点放学,刚听到这样作息时间让我诧异,记得上学时,下午三点半就是放学回家时间了。这就是三亚节凑,为避开高温的晌午,你可以在家午睡二个小时,在淡定的去学校听课。
解放路商业街的晚上,要比白天人多喧闹,夜幕降临大街灯火通明,步行街商铺招牌林立,霓虹闪耀,沿街两侧逛街、购物、散步、纳凉、男男女女川流不息。超市、商场、店铺都营业到深夜12点左右打烊。三亚总是让我有逛街的兴致,晚上常徒步穿过纵横交错的小巷,跨过人行桥,沿着解放路大街一直走到明珠广场,在从三亚湾海边漫步回来,让我乐此不疲。如果坐公交车回去,后半夜也可以等到,但需要你的耐心!长时间的夜生活,也养成了吃夜宵的习俗,如果你刚融入当地生活,吃完夜宵在躺下睡觉,这节凑,让人生物钟絮乱。
波罗蜜万宁街头菠萝蜜
三亚自古就是多移民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海岛原始土著有黎族、苗族等,语言繁杂,我只学会了几句海南话,比如吃饭“佳维”和你好“鲁或”。我曾试着这样招呼,当地海南人还是听明白的!口可口可!地方方言就有很多种,只知道的有客话(湖南客家话)、黎族话、苗族话、闽南话、回回话、据说还有,军话、潮汕话、粤语、涯语、金门话等,最近这些年肯定又多了2类语种,东北话、湖南话,东北和湖南是近年移民三亚最多的地区之一。

木瓜树
08年索爱850手机拍摄的三亚木瓜树,清晰度还是不错的说
三亚街头见闻
东北人大概从解放战争时期,随部队来到海南,有很多自愿留下在海南生活的一群人,我曾见过一位老者,曾是从部队退役到地方,娶三亚女人为妻,一直在三亚生活至今。湖南人也是多是从部队到地方扎根在三亚的,湖南给我印象随军家属特别的多。
语言方面当然没有研究过也不懂。给我印象里,海南、云南、广西、福建说话音调特别的相近,当然细微上还是有差别,对粗笨听觉的我,有时候无意听到上述任何一个地区说话的口音,都会让我想到海南人。

幸福门广场

威海华勇营

英国强租威海卫作为海军的远东基地后, 其陆防相当空虚。当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分散了英国的陆军力量, 而且, 与荷兰后裔“布尔人” 在南非争夺殖民地的战斗动用了大量军力, 连澳大利亚等殖民地也专门征召军队前往南非。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决定把他们在印度的经验搬到中国, 组建雇佣军担负威海卫的防务。此举自然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烈反对,英国人辩称这是一支警察部队维护治安而已,不用于租借地以外的军事行动从而蒙混过关。

1898年11月从香港和上海招幕译员、号手等专业军士后, 英国陆军部就开始在威海卫正式组建“华勇营”。英国人显然没料到在中国向来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在当时军人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更何况在当时封闭的中国当这种穿着洋人衣服,拿着洋枪,操练洋操,在别人眼里还出着洋相的士兵。因此直到1899年初英国都没有一人应征, 到1899年3月才招募到了十名士兵。而就是招募来的这些士兵他们大多自由散漫,经常开小差或随意退伍,逃兵不断。

威海华勇营旧址

英国人随后调整了策略, 发动“高饷”攻势, 将招募对象由单纯的农民转向了清军的退役官兵, 成效显著。这些退役军人比一般农民拥有更好的战斗素质、体能和纪律性, 而且“没有家庭牵累”,随时能为金钱卖命。这些穿上洋装的清军老兵不久就成为“最优秀的士兵” 。

到1900年5月, 英军终于建立了一支600多人,年龄在23至25岁之间的华勇营。该部队编制齐全, 设置长枪连、机枪连、炮队和骑兵队, 以及乐队、译员、卫生队。英军不惜投人, 其尉级以上军官均从英国正规军中调任, 并配置精良装备, 清一色的马丁尼一亨利式来复枪, 甚至还有当时最先进的马克西姆机枪, 这在当时的西方正规军一中, 亦未能成建制装备, 可见英国对该支雇佣军期许之高。

华勇营成军后, 最早的军事行动便是镇压威海卫当地的抗英斗争。英国强租威海卫引发当地民众激烈反弹, 冲突不断。1901年3月2 6 日, 华勇营首次出击, 武装驱散姜南庄村崔寿山组织的抗英集会, 并逮捕了崔寿山等三名抗英领袖, 而此次集会的情报, 就是由华勇营士兵卧底获得。

随后, 英国勘测划界队伍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 华勇营奉命出击, 在5月5日、6日报信村和垛顶山的冲突中, “华勇营”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同胞开枪, 共打死二十九人。

威海卫英军华勇营的“ 出色表现” , 令他们赢得了英国军方更大的期许。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 兵力上捉襟见肘的英国, 只能从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和香港等地抽调殖民军或雇佣军来华, 参与八国联军行动。此时, 华勇营正式纳人英军建制, 并换上了陆军军装, 按照英国当时以组建地为部队命名的惯例, 华勇营从此也被称为“第一中国军团”。

1900年6月22日,华勇营192名士兵和10名军官乘坐英舰“奥兰多”号,于凌晨五时抵达天津大沽口。此前一天,英舰“恐怖”号已将第一批香港皇家炮兵和香港军团的382人送到。需要提及的是,在当时参加八国联军的英军中,华勇营、香港军团和新加坡军团中的华勇们构成了英军的重要力量。

7月初,华勇营和香港军团的主要任务是清剿渗透到租界附近的清军和义和团狙击手。在一次战斗中,香港军团受到清军炮火的猛烈压制,二死三伤,在华勇营紧急增援后才得以脱身。

随后,华勇营新驻地受到清军猛烈的针对性炮击,造成极大的恐慌。华勇营的布鲁斯少校带队携炮出击,但不敌清军炮火,布鲁斯少校头部和肝脏中弹,华勇营另有两死五伤,协同作战的英国水兵也有五人重伤。

7月14日,华勇营协同日军敢死队,终于攻破天津城墙,成为参加最后攻击并占领天津城的英国军队的唯一代表。

因为在天津战役中的“勇敢善战” ,英国陆军部特别以天津城门为图案,为华勇营设计了军徽, 镶嵌在帽子和衣领上,并在威海卫卫树立了一块刻有二十三名阵亡官兵姓名的纪念碑; 1902 年又挑选了12名官兵到英国参加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爱德华七世向华勇营官兵颁发了勋章, 以表彰他们在平定义和团战争中的牺牲,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早为中国人颁发的军事勋章。

 

天津之战“立功”

 

根据巴恩斯的记载,华勇营屡有惊人表现。1900年6月21日,陆军上校鲍尔带领从华勇营中精挑细选出的第一批士兵200人,包括192名中国士兵和11名英国军官,乘坐英国军舰“奥兰多”号前往天津,前去解救被围困在天津的西摩尔联军。

 

抵达天津后,中国军团参与的第一场战斗是攻打天津机器局东局。天津机器局东局,人们习惯称之为“东局子”,它是清政府在华北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东局子的地理位置,处在一个炮轰天津租界很有利的位置上,而且它是从大沽开进天津的必经之地,因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联军决定偷袭东局子。6月27日,由俄军率先对东局子偷袭,遭到了扼守在这里的清军和义和团部队的猛烈还击。

 

随后,英军的鲍尔上校接到命令,带领华勇营前去增援俄军,结果在路上遭遇到了准备增援东局子弹药库的一支清军骑兵部队和一群义和团团众。巴恩斯写道:“我们丝毫没有理会头顶上呼啸而过的子弹,排枪射击非常有效,命中率很高。非常幸运的是,敌方持有许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旗帜,这有助于我方准确的选取射击目标。这些士兵们表现得完全像一个老兵,……而且他们的群射技术非常好,枪枪命中目标,冷静得如同在打靶场练习射击时一样。”华勇营的出现,保护了俄军的左翼,并有效地拖延了时间,后来大批联军赶到,结果彻底扭转了战况。东局子失守。东局子的失守,使得大沽通往天津的通道被打开。

 

巴恩斯在日记中激动地炫耀:“中国军团远征作战次数比任何部队都多。即使不算解决威海卫出现的麻烦,天津之战有我们的份,解救北京有我们的份,以及1900年8月到独流(今天津独流县),这些远征都是我们干的,没有其他军团参加。最后,他们(指华勇营)从南门第一个冲进了天津的围城,成为最后总攻中占领天津城的英国军队的唯一代表。”

 

7月3日,联军抢夺老龙头火车站,妄图占据这个通往京、津、沽的交通枢纽。整个战斗激烈异常。联军与清军进行反复拉锯,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斗次数最多,维持时间最长,最为血腥的一次战斗。最终义和团和清军士兵弹药耗尽,退到了火车厢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在车厢里肉搏的就有华勇营的兵。

 

这些同为中国人的士兵互相扭打在一起的时候,不知他们有没有诧异,为何敌人长得像自家兄弟?但中国军团的士兵没有丝毫迟疑,因为他们屠杀同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7月6日,有一门清军大炮总在轰击天津使馆,但是,这门炮隐藏得非常好。于是,联军派出一队侦察兵去寻中国人的三磅炮的阵地。巴恩斯记录,“华勇营副总指挥布鲁斯少校带领的华勇营士兵,在英国军舰巴福鲁号火力掩护下,两次奉令进入一个村庄,不巧,敌人隐蔽良好。向他们持续猛烈地射击——布鲁斯少校腹部被划开一个大口子,极其勇敢的艾斯达尔准尉也受重伤。”这是一次没有效果的侦察,但是华勇营的士兵在炮火中逃命的路上,还一直不忘抬着英国皇家海军准尉艾斯达尔,即使他已经身受重伤,快要一命呜呼。

 

从7月9日至14日,联军开始向天津城发动全面总攻。

 

中国军团主要负责运输英国军队的大炮和弹药,护卫和协同香港炮兵,向西机器局军火库发起炮击。在他们的掩护下,日军迅速占领西机器局,随后将之焚毁。

 

巴恩斯的书中还记录了一个场景:美国步兵受到严重创伤,迫切地需要担架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所以皮埃尔少校率领华勇营第一连和第七连冒着生命危险去支援美军。但是,当美军军官发现这些增援部队时,他立刻站起来,焦虑不安地挥手示意他们退回去,因为,这里正是炮火最密集的地方。但是那些中国士兵仍然鱼贯小跑过来。皮埃尔少校又发现美军的弹药差不多都快用完了,于是欧理藩中尉又率领第六连的士兵运送新的武器弹药过来。但是欧理藩中尉和驮着武器的骡子都牺牲在路上了,不过,中国军团的士兵们仍然冒死前行。随后,华勇营拖住了前面大量的敌军,确保了日本军队右侧不受任何攻击。

 

华勇营在天津战斗中的表现,为他们迎来了一项殊荣——他们被允许佩带仅由英国精锐陆战部队佩戴的一种特殊勋章。这个勋章上印着天津城门,城门的拱门上有用汉字写的“天津”两个字。在底下的卷轴上用罗马字体写着“第一中国军团”和“天津”。

 

“阅兵式”上的沉默

 

8月14日凌晨,八国联军对北京城发动总攻。英军于中午才到达北京,巴恩斯中尉带领100名中国军团的士兵运送重型机枪和各国的大炮,行走不便,在最后几天,这些机枪和火炮基本上是用人力运达北京的。而希尔上尉带领华勇营第五连30名士兵,护卫一队装满弹药的独轮车。希尔上尉在事后的报告中写道:“无论道路多么崎岖,天气多么炎热,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笔直地向前走,远远地超过了其他运输队,似乎他们从来不需要休息一样”。这一幕给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军总指挥,德国海军上将盖斯里,为了中国军团的出色表现特别颁布了一道嘉奖令。

 

8月28日,联军在紫禁城里举行了庆祝胜利的阅兵式。

 

早晨七点,联军在大清门前集中,然后八国联军、北京各外国使馆的使节和使馆卫队列队进入紫禁城。在乐队的伴奏下,联军队伍乱纷纷地喊着号子,尽兴地呼叫。

 

华勇营的士兵在巴恩斯中尉的带领下,走在受阅的英军队列中,香港军团与中国军团最后出场。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这些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是第一次走进这个皇宫。尽管外国士兵们觉得“这真是一个壮观的场面,……情不自禁想要拥抱、叫喊、舞蹈,或者诸如此类的疯狂举动”,但是中国军团的士兵们始终沉默着。细腻敏感的巴恩斯察觉到他的部下的表情。他写道:“在阅兵仪式上,让那些中国人照顾这个被掠夺的城市,实际上,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他们静默的脸上写满了悲伤,……特别是当我们接近帝王生活的宫殿时,你可以发觉他们脸上充满了鄙夷与不屑和一种非常糟糕的表情。毋庸置疑,他们的心情比他们的表情还要糟糕”。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尊卑等级观念,在这一刻让这群中国青年的心里激起巨大的波澜。此刻他们正站在这个威严的封建权力的最高中心,他们不能不感到颤栗。但是,他们一如从前一样静默着。

 

1902 年, 英日缔结同盟条约, 英国得以将军事力量更集中于西方, 加上不少议员对威海卫华勇营年耗巨资不满, 在经过激烈辩论后, 决定予以裁撤。1906年6月, 华勇营正式解散, 部分士兵转往南非、香港当警察, 部分士兵留在当地充任巡捕或加人中国军队。加人香港警队的华勇营士兵, 其警员号码均以英文字母D开始, 被通称为“ 山东汉”。

古城门

吴三桂墓葬之谜

P1010129.JPG
吴三桂是明代宁远卫(今兴城)西南中后所(今葫芦岛市绥中镇)人。他是明朝的一位总兵,镇守宁远近五年。崇祯十七年(1644)他引清军入关,打垮了李自成的农民军;他多次立下大功,被封为亲王;他反对康熙皇帝的削藩政策,起兵反清,自立朝廷而称帝。康熙皇帝平息了吴三桂掀起的长达八年的军事、政治动乱,清朝统治者把他称为“逆贼”、“逆臣”。所以,清军进入昆明城后,就大肆搜查他的陵墓或灵柩,准备将其暴尸、戮尸。但是,吴三桂的墓葬到底埋在哪里?当时,有的说埋在昆明安福园石桥下;有的说埋在贵州省岑巩县天安寺古塔地宫;有的说埋在中缅边界;有的说后来其家人将其尸骨秘密带回故乡,埋在辽东宁远……其说不一。看来,这是一个不容易解开的谜。
有的书中记载,当清军逼近昆明时,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和他的岳父郭壮图,非常秘密地把吴三桂的尸骨改葬他处,防止清军掘坟。清军追问吴三桂的近人,他们说不清楚。清军根据一些被逼无奈之人的指引,挖掘了几处墓葬,经认定,都不是吴三桂的墓葬。有一天,清军挖了十三座墓,可谁也分辨不清真假,最后将尸骨都付之一炬。在清军的一再逼问下,吴三桂的一个侄子说,在昆明安福园石桥下有吴三桂的骨灰匣。清军在安福园石桥下果然找到了,他们将骨灰匣连同吴世璠的首级一并送到京师。朝廷决定:“逆贼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吴世璠的首级交与刑部悬挂示众。”
清廷所得到的尸骨真是吴三桂的骸骨吗?据专家分析,认为不一定是真的。因为吴世璠和他的岳父郭壮图,已经非常秘密地把吴三桂的尸骨改葬他处,然后再造几处假墓和骨灰匣,这是有后顾之忧的吴氏很容易做到的。就是在吴三桂的故乡和他镇守过的地方——宁远,也有两处墓葬,被称为吴王坟。
民国版《兴城县志》记载:“吴氏先茔:在城东北五里窟窿山西北隅,仅存石门一座,有‘骠骑将军吴公先茔’八字横额,余俱湮没,不堪辨识,俗呼吴王坟。又据土人云:鲍官岭下之姚家湾地方,俗称老龙头,亦系吴王坟。父老传闻,因吴三桂在云南犯顺,坟被清室所掘,说亦近理。”
窟窿山西北隅的吴王坟,倚山面海。调查发现,至今还有六七块儿石头的雕件横卧在墓穴之南,这很像是石门的基座。坟墓早已被挖走,仅有一个土坑,约20平方米,深1米多。从地面往下的地层中可以看到有许多碎砖、白灰渣。附近的老人讲,这是吴三桂的坟墓,过去有石门,横额上刻‘骠骑将军吴公先茔’八字,被人破坏了,找不到了了。
姚家湾属东辛庄镇,在鲍官岭(今称报花岭)之南,位于六股河拐弯处的北岸的高地上,其西北约4公里是绥中县城。在姚家湾地方,吴王坟遗迹难以寻找。但是,这里有三个地名很值得考究,有前石碑沟、腰石碑沟、后石碑沟,也许有的石碑曾经是记载吴三桂的。由于这里风水好,过去曾有两座古庙——兴龙(隆)寺和后兴隆寺。姚家湾村北约5公里的大寨乡有一个吴家屯,过去(明末清初),居民几乎都是姓吴的,老人们讲,他们是吴三桂的后代。
2004年春,在云台寺村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在围屏乡英茂山北麓发现了已经被破坏的吴应玮的墓葬,仅存一方墓碑。墓地西南距吴家屯约8公里;距绥中县城约12公里。墓碑上刻着吴应玮为奉政大夫,是个五品文官,葬于康熙(初)年。初步推断,他应是吴三桂的侄子,吴三凤的儿子,与其父居住在中右所。这座墓葬的发现,也许对今后寻找吴三桂墓有所帮助。调查中,听老年人讲,英茂山南麓可能有吴氏的祖坟。
在兴城刘台子乡沿海的一座突兀的山峰顶部,有一座古刹,叫娘娘庙,附近有许多关于吴三桂修庙的传说。据民国版《兴城县志》记载:“娘娘庙古碑:在城西南六十里,俗呼娘娘顶,清平西王吴三桂于顺治庚寅年重修时建。”顺治庚寅年是顺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据史料记载,顺治七年吴三桂驻守汉中,平定陕西、山西的反清武装,按理说他无暇修庙。不过,当年他要求回京汇报工作,顺便观察朝廷对他的态度。顺治八年(1651)八月,经皇帝允许,他到了北京,出乎意料地受到顺治皇帝的封赏,他获得了更大的权利。也许,他为了感谢神灵,感谢家乡的土地,特出资重修庙宇。他自己没有时间,委托其兄长及乡亲代办。这说明吴三桂眷恋故乡,死后将其尸骨葬在故乡符合常理,更何况在云南,已经没有吴氏的立锥之地了。

古城南城楼

家乡记忆辽西宁远古城

辽西宁远古城,地处辽宁西部,是东北通往关内必经之地,素有辽西走廊之称,紧邻渤海湾,地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自然景观颇多,是集古城、山、海、岛、温泉为一体的北方著名旅游、度假、疗养圣地。
明清时期为边防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袁崇焕驻守宁远,曾在这里重创努尔哈赤,有闻名遐迩的宁远大捷。
古城始建于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整座古城为正方形建筑,记载曾有外城,分别为安远,南为永清,西为迎恩,北为大定,年代久远早已毁于战火,内城四面有四座城门,分东西南北城门,各城门之上皆设城楼,四角设有角台也称炮台,城外有护城河围绕全城。

保留下来的宁远古城,城内中心耸立着气势宏伟的钟鼓楼,登中心钟鼓楼四望,古城风光尽收眼底,东西南北各街分别为春和街,延辉街,永宁街、威远街,四街与中心钟鼓楼十字相交,东西南北街四街,每街又分八胡同,五十二条巷道,旧时城内东西南北四条街,分别有四座小桥,河水经城内水门洞流入城外护城河,四座城楼门外护城河上,又分别有四座桥,俗称吊桥,现在城内和外护城河已无迹可寻,只东南、西南2道水门洞依然完好。
解放前古城内外庙宇大宅四合院数不胜数,辽金时兴城境内佛教已达鼎盛时期,据兴城县志记载,1936年统计庵寺71座,僧人173人,道观24座,道士70人,保存完好的现有文庙(现已经重建)城隍庙。

旧时古城四合院古朴典雅,建筑风格,一般正房五间,前出廊后出厦,两侧配耳房各两间,称“五大四小”有东西厢房各五间,多为仓库,或客房、管家、帐房用,房中间叫天井,下边是二门,二门以里叫上院,以下叫下院,下院里又东西各有偏房,临街有门房七间,中间有门洞。
如今面目全非,多数古宅已无迹可寻,保存完好民宅四合院所剩无几,只能从残垣断壁和当地传说追忆旧时繁华。

 

郜汝廉故居

将军府(郜汝廉故居)墙外一角,位于城内东南角处,过去早上也常来这里晨练。将军府曾是县里幼儿园,保存算完好的,现今还剩几棵古树,幼年时候小城内外那么多的古树都伐没了
将军府和文庙外广场。将军府和文庙仅隔一小巷,门前广场相连,城墙下小桥似的建筑为古城水门洞,水门洞通往东城墙外,水门洞有1米多高吧,人伏身躬腰可以推自行车穿过,右面是南一小学,古时是寺庙后改为南一小学,母校,小时候常从这里玩耍。

将军府内院

将军府内院

周家老宅,位于南城墙根下,门前为上马石和栓马用的石柱。这样的四合院古宅,我童年时候兴城有很多,什么王家住宅、阎家住宅等….现在都没了。

 

将军府门外屏风墙,这样的屏风墙小时候家乡常见到。

 

将军府起居室

郜汝廉将军府民宅室内家具

 


城南还保留一座完好周家住宅,据传周家在解放时下南洋乘船沉没,周家已没有后人了,90年代曾是市工业局办公地点,现做景点对外开放。

 

将军府花园

将军府私家花园。幺园,(小时候不知道幺,小的意思。小花园)幼年时曾是县托儿所,曾在这里被托管,幺园有假山,假山后面曾是哥和小伙伴们小解的地方,看来很多都是后来翻修了。

盆景园,角门进去就是幺园,上面砖雕写着“幺园”

东北民宅室内陈设

东北土炕

东北民宅室内一角,那个年代冬季就这样的土炕,还是很暖和的哦
北方土炕
北方土炕,边一条长木是炕沿,炕上有茶几和箱座,那个年代地上已经铺的瓷砖的,上学时候曾在古城北街四合院见过门前墙上镶嵌的蓝色瓷砖。
将军府厢房
将军府内下房,该是丫鬟、仆人住的吧

将军府内院厢房

将军府保存完好厢房,附近观看建筑,青砖砌的非常细腻平滑,和当下翻建的山寨建筑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青砖质量是不一样的。
土炕隔断
满族住宅传说的土炕和炕上隔断
室内陈设

 

墙上挂着民国时期黑白照片,穿衣镜和欧式铁床
郜汝廉故居

 

红木色雕花家具,座钟、唱片机、手摇电话,布置很有电影军阀时期的味道。

 

古城南街

古城南街

兴城延辉街

古城延辉街一道牌坊

兴城古城延辉街也称南街,街中两道牌坊,明崇祯皇帝为祖氏兄弟(祖大寿和堂兄祖大乐)抗清有功而立的忠贞牌坊,牌坊用花岗岩石雕刻,分别为一道牌坊和二代牌坊。

祖大寿石坊正面刻有两块横匾。上为”忠贞胆智”;下为”四世元戎少傅”;背面横书:”廓清之烈”。最上层殿顶下方立匾上刻”王音”二字。

 

祖大寿牌坊

古城延辉街二道牌坊,当地称呼二道牌子,祖大乐牌坊

祖大乐石坊正面横匾额:登坛骏烈;楹联为:桓纠兴歌国依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背面横匾为:元勋初锡;楹联为:松槚如新庆善培于四海,琳琅有赫贲永誉于千秋。刻字全部为阳文。楹联与牌匾多为-的溢美之词。但无论从书法角度还是从考古角度看,均极具价值。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为镇守辽西重镇的大将祖氏兄弟建立的两座牌坊,一道牌坊文革时期被拆除,80年代按照原貌重新组装石碑修复。

牌坊下石狮

牌楼下面有四座石狮子,当地一直流传每年正月十五摸石狮子,消灾祛病的风俗。岁月沧桑,悠悠石狮曾阅尽旧时繁华。